12/21運動會預演─我對體罰的看法
不曉得大家以前參加過接力賽跑的比賽沒有?在我的印象裡面,大隊接力總是鼓動起令人熱血沸騰、慷慨激昂的情緒,在那樣氣氛的感染之下,就連病弱的學生都會忍不住跳起來高聲叫囂。以前聽過別人開玩笑的這樣形容:「看著自己的隊伍比賽大隊接力,就算昰老頭子也會不能抗拒的手舞足蹈!」即使是預演,不是正式比賽,學生都還是會激動起來。他們大聲地吆喝、拼命地想提供意見,即便是等會兒就要上場的選手,都彷彿脫韁野馬般地要飛奔到正在跑道比賽的同學身邊。在這樣的狀況下,「群情激動」的心情雖然可解,但是,一旦稍有閃失,「擦槍走火」的情形便會一發不可收拾,因此,事前講好遊戲規則,就變成維持運動場正常運作的重要工作。
其中最困難的就是要比賽選手全部都蹲在地上。無論哪個年級都一樣,學生總是忍不住地站起來,尤其是個子矮小的學生,因為他們都會在人牆之中淹沒,即使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他們都還是會「突然發芽」,然後在斥責聲中又勉為其難的蹲下去。不可否認,在那樣的情形下身為管理者的老師都會火氣上衝,難以自己。比賽進行到四年級的時候,突然,站在我身邊的某一位實習老師像抓狂了一樣,衝到那些違規的(站著的)學生身邊,非常用力地用手朝那些學生的頭部重重地拍下去。就在幾個驚心動魄的聲響結束後,我看到有位學生眼眶發紅的轉向我這一邊,然後,很委屈地蹲了下去。
那一刻真是非常的震撼!我頭一次親眼目睹這樣活生生的行動劇,第一次如此清楚地看見了體罰這個動作對學生所造成的影響。
依照過去的經驗,體罰這樣的作法是相當稀鬆平常的事情。肢體的懲罰一定伴隨痛覺,而身體的疼痛是直接的,就像斯金納箱裡面的老鼠一樣,操作制約會迫使兒童學習、適應環境所給予的規範,這或許可稱之為管理的捷徑。但是,近幾年,這種「不打不成器」的「金科玉律」被人強烈質疑它的合理性,在國小的教育中,如此處理學生問題行為的方式,正逐漸被其他方式取代。筆者曾經對此感到不解,因為從小到大的觀念裡面,教師的教鞭與學生的服從之間總是密不可分,如有哪一位老師自稱從不使用棍子,那他的班級往往都被別人指稱管理鬆散。所以,當今被教育界所奉為圭臬的人本教育,在許多老一輩的教師口中,都成為充滿不確定性的質疑,成為秩序建立的阻礙。確實,就像康德所主張的,雖然必須遵從人類的身心發展,但是,管束的概念卻仍然是必要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