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9

失言背後─官僚心態

繼上次毛治國先生的「冰櫃已經準備好」之後,現在又出現楊志良先生的「癌末急救,浪費生命」,這種差勁的公眾發言,真讓人懷疑這群應當是人民公僕的官員,該不會早已發達到嚴重智昏,連待人處事應有的禮數都忘掉了吧?
以下牽涉時事評論,並可能有意識型態作祟。因此,煩請相信現行政府完美無缺者繞路而行,以免遭受地雷攻擊。若因強行進入而發生不適,恕小烏鴉不接受留言提告(亦即,若有掃雷意圖或挑起筆戰之發言,我將立行刪除作業)!



人們總是說「禍從口出」。這句成語言明了語言既是表達工具,也是動物相互理解之橋樑的雙刃性。禍,往往從不謹慎的發言而來,至於何為不謹慎,其意義便得從兩個面相來看:一為「說話者不該說的話」,二為「聽話者不能聽的話」。「說話者不該說的話」,指的是說話者說出於他身分、地位、立場不合宜的語彙,而導致其成為「聽話者不能聽的話」。在這裡,說話者為主體,聽話者為客體。反之,以「聽話者不能聽的話」來看,聽話者在受話狀況下是被動的,他接收說話者的訊息,以理解說話者的意圖,再做出接納或排斥的反應。而「不能聽的話」即指使聽話者依其本身身分、地位、立場分辨後,決定抗拒說話者意圖的言語。亦即「禍從口出」中的不謹慎,除說話者對自身之思量不足外,也是對對象有欠考慮。換言之,禍從口出者未對自身、對象前思後想,以致其言論失之恰當,實為欠缺責任感的一種表現。

沒錯,「冰櫃已經準備好」與救災得力與否無關,「癌末急救,浪費生命」,確實也是應該討論的生死學問題;在全力搶救生還者的時候,為了一句話瘋狂抨擊的確無益,在公平分配全民權益的拉距之際,對幾個字吵吵嚷嚷真是無關緊要。但是,這些詞彙代表了什麼?這是態度問題!政府中的各級官員,於電視新聞、報章雜誌發達的現在,在面對職務而發言的時候,他該清楚明白,他的對象與其說是立於眼下的記者、立法委員,毋寧說是全體民眾,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應該異常謹慎,豈是吊兒郎當、隨口開開玩笑的狀況?毛治國先生的「冰櫃說」還好,楊志良先生的「癌末急救,浪費生命」實在是差勁透頂!

什麼是「浪費生命」?楊先生,浪費是指「沒有節制、無益的耗費」(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頁:http://dict.revised.moe.edu.tw/index.html),你說的到底是在「浪費」什麼?是指病患家屬消耗精神體力甚劇嗎?那又說病人有權決定自己生命的觀點又是什麼?還是說,這是指家屬嚴重浪費病患的生命?我並不想玩文字遊戲,也不想深入剖析這句話到底有什麼涵意,坦白說,它根本無涵意可言,因為它是一句「失言」。「快人快語、歐吉桑作風」(引用自聯合報)這種形容並不適合拿來當作規避其不妥的推托之詞。是的,以前是有個朋友常說:「反正被罵不會痛。」但是,對於身心俱疲的病患及心心念念、期望家人多活一天的家屬而言,這句「浪費生命」恰當嗎?我自己在醫療體系內工作,雖然只類屬醫療行政人員而非醫事人員,都知道不能犯言論上「失之毫釐、差以千里」的錯誤。而姑且不論這種倫理上曖昧難明的邏輯,民眾應當是這些政府官員的頭家,試想,職員面對老板時難道敢隨口放話亂說?依此類推,楊先生是不是忘了,有民才有他,他應該謹言慎行的道理?

就我看來,失言事小,失格事大。少少8個字,跑出來的並非什麼醫療倫理、健保資源的問題,而是這些官員面對民眾的心態─是到手宰割的肥羊,還是敷衍了事的老百姓─這才是需要關切的重點所在。坦白說,若只是養一群「臨財命官得,臨難命官免」的狗官,還真是身為頭家的小老百姓莫大的悲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