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30

「第七屆 國際芭蕾舞星在臺北」行前準備 XD

今年終於如願能夠去看這場「國際芭蕾舞星在臺北」,之前要不就是撞上期末報告,要不就是衝到考試,總是錯過,實在好可惜。難得2014年的1月份有這個空檔可以上一趟北部共襄盛舉,為了不要在面對現代作品時目瞪口呆,我決定要先好好預習一下……*▽*



來放張我最愛的《茶花女》吧?坦白說,今年會這麼瘋狂地做下這個決定,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節目裡有《茶花女》的關係,據小烏鴉不準的預測,這一次很可能會表演第二幕的白色雙人舞,所以,就選了這張相片貼上來囉~該相片裡的女主角Agnès Letestu可以說是現今最棒的瑪格麗特吧?可惜已經退休了......她與 Stéphane Bullion 在2005年的表演是少數有全劇錄影的版本,有趣的是,今年的退休公演也是這兩個人搭擋。從照片裡面看來,Stéphane Bullion 成熟了不少,看起來不再有當年手忙腳亂兼有氣沒力的情形。很希望POB官方能夠出個DVD什麼的...雖然我知道不太可能啦。
沒想到事隔一年,
Letestu 和Bullion 圖片被移除了啊,嗚嗚嗚······當時真不應該偷懶而選擇用官網臉書的相片連結的······不過,反正去年的這場表演也不是預想中的白雙,而是我最不看好的Lacarra 所跳的黑雙,所以乾脆重新放一張吧。
這是我最喜歡的搭檔 Azzoni 與 Riabko 夫妻檔的照片,可惜因為漢堡芭本身不太致力於多媒體宣傳,因此網路上找得到的影片······除了一組畫質奇差而且鏡頭總是鎖定男主角的影片、穿插在某些廣告片中的片段,以及零零落落幾張芭蕾舞社群的相片之外,實在找不到別的影像了。這是從 Pintrest 噹下來的、2014的演出照片,不曉得是哪位好心人上傳的。總之,能夠有機會讓大家看看我非常喜歡的芭蕾舞搭檔之一真是太好了!

(圖片來源:Ballett on Pintrest





上禮拜重新爬了兩廳院的節目公告,發現演出名單已經出來了。坦白說,不算是盡如人意……因為我喜歡的Alicia Amatriain並沒有排到《茶花女》,讓我有點失望,雖然DM出來的時候我就猜到這個舞碼應該會排給Neumeier的好友狐狸先生手底下的大將Lucia Lacarra(Lacarra近期常演出《茶花女》,而且斯圖加特芭的現代作品選了兩篇),但我還是覺得挺可惜的。此外,這次演出挑的古典舞碼說真的並不是我的菜,有點讓人吃不消,同時,未知的現代舞碼又選了不少,在「閱讀」上其實有不小的挑戰性,我還真擔心若是直街囫圇吞棗下去,恐怕有得「畢娜‧包許胃炎」的危機。不過,既然已經決定要去看了,說什麼也要讓這場觀劇經驗值回票價──如果舞者沒跳好,起碼不是我事前沒做功課的問題──,因此今天來這邊開一篇行前準備篇,督促自己認真蒐集蒐集相關資料吧。


舞者名單:(資料來源:兩廳院
德國巴伐利亞芭蕾舞團-首席舞者 Lucia Lacarra / Marlon Dino
德國斯圖加特芭蕾舞團-首席舞者 Alicia Amatriain / Friedemann Vogel
舊金山芭蕾舞團-首席舞者 Maria Kochetkova
紐約市立芭蕾舞團-首席舞者 Ana Sophia Scheller / Joaquin de Lus
美國芭蕾舞團-首席舞者Daniil Simkin/Irina Dvorovenko / Maxim Beloserkovsky
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首席舞者 Igor Kolb
荷蘭國家芭蕾舞團-首席舞者 Maia Makhateli

1. Talisman雙人舞
演出:Maia Makhateli / Igor Kolb
編舞:Marius Petipa
音樂:Riccardo Drigo

《符咒雙人舞》(?)是很典型的比賽用舞碼。根據維基百科上的介紹,這原先是浪漫芭蕾編舞大師佩提帕的東方情調幻想大作,後來在1955年的時候被Pyotr Gusev改編成適於單篇表演的舞蹈,而且在音樂上還移花接木套上帕格尼(Cesare Pugni, 1802-26)部分的樂曲,從而重新構成了這支雙人舞。

因為故事地點原先是定在印度,所以男主角的服裝是半裸裝與「束蓬」褲,與哦囉嘶版《舞姬》的索羅爾裝很接近。女主角的服裝則比較彈性,有穿得像《黛安娜與阿克提翁》裡面的希臘長衫一樣的短裙,也有與《仙女》相似但是較為多彩的長裙,亦出現有如《舞姬》妮姬雅在「蛇舞」穿得那種類紗麗的裙裝,顯然這一齣作品的衣著並沒有非常硬性的安排,大抵上,只要男主角夠有異國情調而女主角能夠飄飄像仙女似的就可以了。

網路上的版本,我個人比較喜歡波修瓦Alexandrova和Lobukhin所跳的版本,Alexandrova的肢體彈性飽滿而有韻緻,Lobukhin的動作俐落而節奏明快,兩人默契十足,與音樂起落強弱間搭配得恰到好處。以這齣不是很得我心的舞碼來說,算是讓我看了沒那麼頭昏眼花的演出。




2. Cardio
演出:Irina Dvorovenko / Maxim Beloserkovsky
編舞:Anatoliy Beliy
音樂:比才-卡門

這篇目前網路上沒有相關資料,不曉得是長成什麼樣子…不過,既然用了卡門的音樂,希望能夠有像Alonso版的《卡門》那麼有震撼力……雖然我知道以現代芭蕾的作品來說不是很可能。


3. 3 Preludes
演出:Lucia Lacarra / Marlon Dino
編舞:Ben Stevenson
音樂:拉赫曼尼諾夫(Opus. 32, #10, Opus. 23, #1, Opus. 32, #9)


來自Ben Stevenson的作品。把桿、鋼琴…又是如同Class Concert或《紅色吉賽兒》一類直接將芭蕾舞教室練習場景搬上台的舞台設計,有一種奇特的後設氣氛…男女舞者隔著把桿競舞,時而結合、時而分離,似乎說明了芭蕾舞者搭檔雙方親密無間卻又無比緊張的關係。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冷靜而悠遠,配合著舞台上冷色調的燈光,呈現出現代人內心普遍的疏離與孤寂。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English National Ballet)有演出時一整組的照片,畫質比起下面的影片要好,只不過沒音樂、動態…XDDDD 不過影像真的很漂亮,也可以來參考一下。

(ENB:Patrick Baldwin Photography)




4. New Solo
演出:Maria Kochetkova

“New Solo”…就名字來看,這篇應該是新作品,網路上搜尋不到相關的影片。希望不要太過艱澀,不然至少舞者的表現力不要太過生硬呆板,要不然我大概真的要得「胃炎」了。


5. Come Neve al Sole
演出:Alicia Amatriain / Friedemann Vogel
編舞:Rolando d' Alesio
音樂:蕭邦

用谷狗翻譯亂翻的話,意思好像是「如同陽光下的雪花…」?
這篇在YouTube上有2003年的演出錄影,同樣是Alicia Amatriain與Friedemann Vogel的演出,個人覺得相當有趣的表演,那身彈性驚人的紫色(粉紅色?)T-shirt,讓兩位舞者間看似不經意的挑撥,充滿著卡通化的幽默效果。 如果我找到的資料無誤,官網演出介紹裡的音樂似乎不對,雖然我知道YouTube上有篇影片的介紹裡是寫蕭邦,但是那麼酒館情調的音樂,怎麼聽都不像是蕭邦的作品。不曉得實際的狀況是怎樣……





 6. Le Bourgeois
演出:Daniil Simkin
編舞:Ben Van Cauwenbergh
音樂:Jacques Brel

這篇在YouTube上有Daniil Simkin本人的錄影,影片中穿著西裝、叼著香菸的男子,刻意而戲謔地擺出「文雅」且「有禮」的資產階級紳士模樣,顯然是典型諷刺布爾喬亞品味之作。Daniil Simkin的跳躍非常俐落而漂亮,讓人相當驚豔,希望今年在台北的表演也能有一樣的水準……(演出前拜託可要好好保重,不要傷到腳啊~)




7. 唐吉柯德-婚禮大雙人舞
演出:Ana Sophia Scheller/ Joaquin de Lus
編舞:Marius Petipa
音樂:Ludwig Minkus

這一篇沒甚麼特別的疑義,就這一次選的古典舞蹈裡面,這算是我最喜歡的作品了吧?而且選的是NYCB的舞者,應該不用怕看到「歪來扭去」或「減段省步」的表演才對。下面貼個巴瑞辛尼可夫與柯克蘭的版本…這個,算是我個人相當喜歡的版本之一吧?巴瑞辛尼可夫強而有力,柯克蘭靈巧而乾脆,雖然畫質不頂好,仍然是十分精彩的表演。





 8. Splendid Isolation III
演出:Irina Dvorovenko / Maxim Beloserkovsky
編舞:Jessica Lang
音樂:馬勒

感覺很有趣味的一齣舞劇,巨大的白色舞裙如同主角自衛的牢籠,將她包覆在其中,明明期待著與人接近,卻又被它阻絕於內在世界。藉由擺弄著那如花盛放、如網張狂的長裙,說明著主角內心的衝擊與變化。

據說該作當初是Jessica Lang為日本2007的NBA芭蕾舞團「黃金芭蕾聯演盛會」(Golden Ballet Co-Star Gala)所編的作品,首演者為Maria Riccetto及Koichi Kubo;隔年,ABT舉行該作的首演,演出者便是Irina Dvorovenko與Maxim Beloserkovsky。(資料來源:ABT





9. 睡美人第一幕-奧蘿拉公主獨舞
演出:Maia Makhateli
編舞:Marius Petipa
音樂:柴可夫斯基

坦白說,看到這個舞碼的時候我有點傻眼…雖然不能說不好啦,畢竟要找到另外四位男舞者搭檔演出玫瑰慢板或是每次都要舞者來段婚禮大雙人未免太強人所難了,但是總覺得這個選擇有點勉強湊合,好像是硬拿了段獨舞來安插剩餘時間或舞者無人可搭只好自救的感覺……不過,看在這段獨舞在技術性與藝術表現上也頗有看頭的份上,我就不要尖著嘴一直「棄嫌」人家了吧。


下面放上年底(2013.12.16)熱騰騰的POB電視公播影片─由Myriam Ould-Braham飾演歐蘿拉公主,在第一幕所跳的公主獨舞。雖然我相信荷蘭芭十有八九成不是用紐瑞耶夫的編舞,不過…反正都是由佩提帕的版本變來的,總不會差得太多才是。

 


10. 茶花女
演出:Lucia Lacarra / Marlon Dino
編舞:John Neumeier
音樂:蕭邦

該作是我最喜愛的兩部芭蕾舞作品之一(另一部是John Cranko的《尤金‧奧涅金》)。於我,自從觀賞過Neumeier的《茶花女》之後,威爾第的歌劇就很難再引起同等的共鳴(對忒喜歡歌劇的朋友就先說聲抱歉了)。蕭邦晶瑩剔透的音樂,樂聲掩映下的寂靜,靜默之前如歌的舞蹈,以及與之相互輝映的、敘事性的、典雅的、純淨的色彩設計,讓這篇原本俗不可耐的愛情悲劇轉化為瑪格麗特幽怨而苦澀的獨白,那裡面的情感是深邃的、詩意的、私密的、性靈的,內斂而含蓄的劇情低沉且嚴肅地訴說著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孤獨與絕望,然而,孤獨、絕望的谷底,卻成就了真實的愛的昇華,化為夜裡高歌,讓人久久難忘。
《茶花女》在這種聯合演出的節目中,最常見的是第二幕的白色雙人舞及第三幕的黑色雙人舞,這兩段舞蹈精彩度有、難度高、感染力強,而且無論是第一號敘事曲或第三號奏鳴曲的演奏難度都不會太高,很適合這種力求小而美的場合。不曉得這一次會選哪個段落,還是…會破天荒的取第一幕藍色雙人舞?……不管是哪一段都好,只要舞者不要失常、不要手忙腳亂…就好。
下面放上藍色、白色、黑色雙人舞的片段。




藍色雙人舞的部分,選的是由Alessandra Ferri與Roberto Bolle所表演的影片。Ferri生動地表現出瑪格麗特先是遊戲人間的神態、接受阿蒙情感時的衝擊與內心為愛而燃燒的激動,她的演出熱情,肢體表達爐火純青;而飾演阿蒙的Bolle,青春而充滿活力,活脫脫就是個為愛癡狂卻不懂得深思熟慮的魯男子,值得一提的是,Bolle穩定度高、力氣大、抬舉極佳,這是《茶花女》任何一段雙人舞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質,同時,Bolle的動作非常漂亮,堪稱眾多飾演阿蒙舞者中的佼佼者。




白色雙人舞的部分,選的是刊頭的Agnès Letestu與Stephane Buillon的第二幕片段。這段雙人舞個人覺得是Buillon表現最好的一段,雖然他跳到中途…手大概被女主角脫落的首飾碎片扎到受傷,有點乏力,不過已經算是相當好的表演了。
《茶花女》…坦白說,身高「短」一些的女舞者比較吃香,因為裡面有大量的抬舉,如果手長腳長的,再加上搭檔的男舞者不夠有力,難免顯得不夠俐落。Letestu的《茶花女》在這個問題方面挺明顯的,幸好她的表現深度十足,整體看來仍顯得相當傑出。
這一段白色雙人舞應該是整部《茶花女》裡面最浪漫的一段了。女主角拒絕了公爵,真真實實地投入男主角的懷抱,兩人兩小無猜,宛若初生,如此誠懇而純粹的愛,成為瑪格麗特此生最後的救贖。





黑色雙人舞的部分,選的是由Aurelie Dupont與Manuel Legris所表演的影片。坦白說,黑色雙人舞很難找到理想的影片,要不男主角跳到這邊氣空力盡(Letestu與Buillon的那版即是),要不就有人忘記舞步(Ferri與Bolle的宣傳影片屬之),要不女主角姿態動作不夠漂亮(最原典漢堡芭的問題在此─肇因於當時的訓練方式)。這版…總的來說,Dupont和Legris兩人默契極佳,不愧是長年合作的舞伴,抬舉、跳躍配合得天衣無縫,Dupont的肢體柔媚而充滿感情,Legris的動作幹練而漂亮。可惜男主角好像有點太快樂了,不十分切合黑色雙人舞這一段男女主角愛恨交織、痛苦矛盾的情緒。短暫的激情是嘗試對破碎的彌補,卻不是通向幸福的象徵,Legris的表現讓人覺得是傾向於兩人的和好,似乎沒有切中這段雙人舞要表達的意思,這是我個人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




11. Beginning
演出:Igor Kolb
編舞:Vladimir Varnava
音樂:薩提(Gnossienne No.1)

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1898-1967),《人子》(Le fils de l'homme),1964年,油彩、畫布,116 cm × 89 公分,私人收藏


該作是俄國年輕的編舞家Vladimir Varnava2012年為馬林斯基劇院的首席Igor Kolb所編的舞蹈,據說靈感是取自比利時畫家馬格利特的作品《人子》。

《人子》屬於馬格利特眾多創作中的「戴著禮帽男子系列」,算是他的自畫像。畫面中藉由飄浮的青色蘋果擋住人物的臉孔,只有眼睛的片段些微自縫隙間露出。透過遮蔽,畫家拋棄了人物的臉孔,拋棄了物體的重力,一方面假設了畫中人的普同性,一方面亦暗示了外在世界與絕對理性的虛假。

依據影片,舞蹈開始時,舞者仿效畫中人將蘋果咬在口中,讓它改變自己的面孔。接著蘋果落下,被舞者巧妙地接住,不經意的,彷彿馬格利特欲求的無重力世界在他手中實現。隨後舞者開始滑稽地舞動,快速地、如波浪般地、行雲流水地旋轉著他的手、他的肢體,宛若在與那顆畫家構思相聯繫的蘋果無聲地對話……最後滾開的蘋果、趴倒的舞者,不知是否在訴說著我們習知的慣性正在崩解中呢?

(資料來源:Igor Kolb – Beginning (choreography by Vladimir Varnava)





 




12. Mono Lisa
演出:Alicia Amatrian/ Friedemann Vogel
編舞:Itzik Galili
音樂:Thomas Höfs


Mono Lisa據說是斯圖加特芭近年來相當有代表性的一支現代舞碼,而且去年也有來台灣表演過,可見它受人矚目的程度。囧的是,小的是直到它這次出現在節目單上才知道有這齣舞碼的,真是孤陋寡聞啊,拍謝……(糗)

該劇全部以打字機及噪音為背景,挑戰著觀賞者對音樂的慣性,以及觀者對詮釋的刻版觀念──典型的後現代,包括它的名字「Mono Lisa」,其實都很有解構性的趣味。其作者以一段文字剖白他對該作品的概念:

“Listen, what does it do to you? What do you feel? Are you opening up? Or laughing to yourself and saying simply clich?? What’s right and what is not? You don’t have to share those feelings with a person who sits beside you even if you feel the same thing. What does the music do to you? Is it only a sound of a type writer? Maybe, and in order not to feel alone and maybe, if you feel that what is in front of you makes you feel good, maybe now in this moment, we can look aside with a gracious smile. What can you imagine that hasn’t been imagined before? Are you still with me? Are you still following the text? Am I disturbing your concentration? Are you looking for something? Perhaps a mirror? Are you looking for something extreme and sentimental? Are you you” 

這篇看起來和Wayne Mc Gregor的《種》有點類似,應該會粉有趣,而且…依據網路上現有的版本來看,Alicia Amatrian的表現力不成問題(這篇還有另一個版本,是Noche de Gala 在Compania Nacional de Danza的演出錄影,坦白說,裡面舞者的表現一比起 Amatrian,雖然只是肢體舞動的些微差異,但是兩相比較真的失色很多),雖然之前她不是搭Friedemann Vogel,不過以Vogel平常的水準來看,這一齣應該不用太擔心會變成胃炎劇碼才對。



Alicia Amatrian 與Jason Reilly的版本



Mono Lisa en Noche de Gala在 Compañía Nacional de Danza的演出錄影,由Lorena Kesseler與 Roberto Rodríguez的聯袂演出


13. 柴可夫斯基雙人舞
演出:Ana Sophia Scheller/ Joaquin de Lus
編舞:George Balanchine
音樂:柴可夫斯基

巴蘭欽編的柴可夫斯基雙人舞,毫不意外地,排給了NYCB─巴蘭欽的大本營─的舞者表演。這齣算是我個人相當熟悉的舞碼,算起來應該不會是太令人難以消化的作品才對。

根據YouTube上,這篇 Choreography by Balanchine. Tchaikovsky Pas de Deux影片下的介紹,這支雙人舞所用的音樂,是柴可夫斯基在1877年為波修瓦首席Anna Sobeshchanskaya,在第三幕Odette與王子雙人舞之外另增Odile的獨舞而加寫的片段。由於不是尋常的古典芭蕾舞模式,該段落在演出後沉寂了約70年左右。

我首度聽到這段音樂是在1966年瑪歌芳婷與紐瑞耶夫的《天鵝湖》裡面,它被用於黑天鵝Odette與Siegfried王子大雙人的襯底,爾後,在Vladimir Bourmeister與Leo Ivanov(第二幕)的編舞中也看過同樣的安排。其實比起另外一首較常聽見的旋律,我個人更喜歡這一段。於是,第一次在網路上發現這支雙人舞的時候(Dupont與Legris的版本),坦白說我滿開心的,那時對編舞這檔事還不是很瞭,只覺得有人把這段音樂拿來用是很好的事。後來爬了漢堡芭的廣告片才知道原來這是大名鼎鼎的巴蘭欽老柴雙人舞,真是失敬、失敬……XD

YouTube上有很多影像可以參考,就不多贅述了,這邊放上我「蒐集」到的五個版本XD,明明是同一套編舞,不過不同的舞者表現出來的氣氛都不一樣,來看個馬拉松比較一下也挺好玩的。



最原典的NYCB攝影棚錄影,是Patricia McBride與巴瑞辛尼可夫的表演,那身硬扎扎的舞服和非常蠻力的抬腿忒有那個時代的味道…XD



由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罕見的本土首席女舞者Darcey Brussell和…看起來疑似Edward Watson的男舞者(?)。這版的表演很可愛,看似不經意、輕輕鬆鬆的躍動,其實都紮紮實實地表現了舞步的技術性與肢體的抒情性。



Dupont與Legris的版本。Dupont圓潤的舞姿但較少戲劇化的內斂表現非常適合芭蘭欽這種沒有劇情、純粹以肢體美感為主的舞蹈;而Legris漂亮的姿勢與靈活的體態,擺脫了男舞者幫襯的慣性,讓這齣舞劇生色不少。



有哦囉嘶芭蕾女王之稱的Svetlana Zakharova的柴可夫斯基大雙人,男主角不知是哪位,拍謝。影片畫質不佳,不過跳得真是漂亮。Zakharova當時約莫還很年輕吧?與其他的芭蕾女伶相較,她的表現總是讓人有種不同凡響的青春氣息。



POB的Laëtitia Pujol和Karl Paquette的表演…老實說,我覺得默契可能還要再加油些吧?Pujol的技術是很好,但總覺得有點用力過猛、沒有收放以至顯得生硬,而Paquette和她的搭配看起來不太順,不曉得是不是練習得不夠,還是其實巴給兄當時還很嫩……?


14. 海盜雙人舞
演出:Maria Kochetkova / Daniil Simkin
編舞:Marius Petipa
音樂:Adolphe Adam, Richardo Drigo

以《符咒》雙人舞做起頭,在以《海盜》雙人舞做收尾,這樣有頭有尾的安排也真是中規中矩啦…《海盜》是非常非常常見的比賽用舞碼(特別是男舞者炫示舞的部分),往往一場洛桑大賽的決賽下來,觀眾可以一口氣看個五到六次,足見其中技巧的難度與技術的呈現。

看過幾個網路上的版本,我發現舞者的功力極其重要,能否掌握輕重緩急、能否全然收放自如,在在都影響了演出的水準,稍稍不注意就會變成無聊的抬腿秀與點陣式列表機,讓人看得昏昏欲睡。說到這個,真讓人不得不承認哦囉嘶舞者超人的程度,小烏鴉遍覽了不少的影片,發現真要能夠找到超越之的歐美舞者還不是件容易的事。

雖然我個人比較喜歡美女與海盜頭子共舞的安排,很難得,向來沒那麼喜歡俄國芭蕾舞老道學的我竟然會比較愛這種情調。不過,如果不要太介意其間一些有的沒的,把它當成一場純粹的、無故事性的雙人舞,曼德拉與奴隸的組合,浪漫柔情的旋律、異國情調的氛圍,作為一場聯演盛會的結束,我猜想效果應該是不錯的。

下面放上這一次來台表演的Maria Kochetkova與Daniil Simkin的版本,我想,舞步應該就是這樣沒錯了。Daniil Simkin看起來不是粉壯碩的型,有點擔心他在表演時的狀況,不曉得抬舉做不做得順…希望這種煩惱是多餘的。




呼~整篇看下來,我發現,雖然現代舞碼有引發「胃炎」的潛在危機,但是我好像有比較期待這樣的作品說……總而言之,即便花了快一個禮拜的工程才把所有的舞碼都看完,不過…我畢竟還是把功課做完了,希望禮拜天(2014.01.04)可以順順利利地把表演看完囉。

2 則留言:

綠咪 提到...

嗚哇~你為了這個拼了一整天了吧?真驚人的質量,我明天晚上再來看...(今天在瘋狂的嘔吐期末,拍謝)...

飛翔的烏鴉 提到...

對啊~不過剛開始的時候拼得還滿快的,哪曉得愈寫道後面愈慢....而且,本還想寫輕鬆點的,結果小姐我的文筆.......就是寫不了淺顯易懂的好文章啊......@@